更新时间:2023.02.10
公司开具谅解书有一定的作用,但谅解书不是必需条件,对取保候审有一定价值。如果办案机关要求出具谅解书,而对方不谅解的,办案机关会考虑不批准取保候审。因为需要考虑受害单位的态度、考虑社会危害和影响。
盗取公司财物销赃了,如果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盗取的,算职务侵占;如果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但盗窃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的,则构成盗窃罪。
职务侵占罪,公司不可以销案。因为职务侵占罪属于公诉案件,撤案不是个人可以决定,公诉案件个人无法决定能否撤诉,只有在自诉案件中个人才有权利撤诉。
职务侵占的案件中会查公司的帐,因为案件调查的时候需要搜集证据,就会查公司的帐。 职务侵占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
侵占分公司的财物的,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分公司的财物可以构成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如果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可构成职务侵占罪。
借用公款的当事人有借条的,一般不属于职务侵占。职务侵占要求犯罪人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没有此目的并且持有借条的,一般不构成职务侵占罪,但是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且符合职务侵占罪的相关构成要件的,是会构成职务侵占罪的。
职务侵占罪,不属于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相关法律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
职务侵占罪并不属于职务犯罪。职务犯罪主要是指掌握一定管理、支配公共财产、人事关系等多种实权的国家公务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侵犯公共利益的高层次、高智商犯罪,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
职务侵占罪属于公诉案件,应由人民检察院起诉。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职务侵占不是自诉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只包括以下这些案件: (一)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二)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
职务侵占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是公开,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