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2
借款合同过了诉讼时效还能起诉。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的请求权不会必然被阻却,而是要以义务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为前提,另外法院也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因此权利人提起诉讼依然会被受理。
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借条一般只能通过协商、调解等自力救济的方式来追回借款;但如果债权人向法院起诉,债务人未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则法院可以继续审理该案件,并作出判决。
超过诉讼时效丧失的是实体胜诉权,程序上还是可以起诉的。法院受理,对方可以以超过诉讼时效为抗辩理由,法院会判原告败诉。对方如果不提出超过诉讼时效的抗辩理由,法院也不会主动适用。 借款合同过了诉讼时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对
借款合同超过诉讼时效能诉讼。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起诉,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当事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由法院审查是否具有时效中断、时效中止和时效的延长事由。
诉讼时效过期了,义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但是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但是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请求权是不适用诉讼时效的。
避免借款合同超过诉讼时效应在规定的时效范围内提起诉讼,在诉讼时效期间,可以提起诉讼、权利人主张权利、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方式对诉讼时效进行中断。
当事人要避免借款合同超过诉讼时效,可以与债务人协商还款计划或者申请仲裁等,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则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除非义务人自愿履行。
如果无法找到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只能寻找其他的救济方式。一般来说,债权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限内主张,才会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消灭的仅仅是债权人的胜诉权,权利并没有丧失。
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如果没有约定确切还款期限的,则从债权人主张还款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如果借款时打的是借条,债权人一直没有要求还款的,则从借款出借日起二十年后债权不再受法律保护。
借款合同诉讼时效中断的,在时效中断的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会重新起算。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
超过了欠款诉讼期限,可以请求借款人履行债务。如果想通过诉讼的方式追回欠款,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如果存在中断事由导致诉讼时效并未届满,则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追回欠款。
借款合同过了诉讼时效,还可以起诉。债权超过诉讼时效就转化成自然之债,只是当对方提出时效抗辩时不能够申请强制执行,但是不意味着不可以起诉。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借条超过诉讼时效了,则债权人首先可以与债务人进行协商,重新签订还款协议,这样就可以计算新的诉讼时效。如果债务人不同意签订还款协议的,则债权人就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存在诉讼时效中断或者中止的情形,这样也能使诉讼时效延长。 如果无法证明存在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