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4
(一)代履行代履行,又叫代执行,是指义务人不履行法律、法规等规定的或者行政行为所确定的可代替作为义务,由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第三人代为履行,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行政强制执行方法。代履行必须同时具备四个要件: 1、存在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
1.目的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强制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则是使相对人的人身与财产保持一定的状态,从而预防、制止或者控制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或危险状态。 2.前提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法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如下: (1)目的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强制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则是使相对人的人身与财产保持一定的状态,从而预防、制止或者控制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或危险状
行政强制执行是能够申请复议的。如果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则除外。
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不可以强制执行。原则上只有公安,国安,海关,工商,税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行政强制执行权,其他行政机关没有强制执行权。行政处罚的执行作为实现行政处罚的必要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执行的作用,一个重要的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特定行政机关采取强制手段保障法律、法规和行政决定得到贯彻落实的一种执法行为。其特点表现为:一是行政性,发生于行政管理过程中,由特定行政机关实施是强制性,基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作用,强行抑制相对人的意志,迫使相对人服从是执行性
行政执法中,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需要行政机关先催告当事人履行;如果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拒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执行对象是不动产的,则向不动产所在地的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自己或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行政相对人采取强制方式,以迫使该相对人履行该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之状态的行为或制度。当事人不履行行政处罚,可以通过强制执行的方式让其履行。
行政机关的强拆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范畴。行政强制执行包括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以及代履行等,是对拒不履行的行政相对人强制其履行的一种行为。
市城管执法局有权利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强制拆除的决定主体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具体实施强制拆除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可以诉讼的。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服行政强制执行而提起的行政诉讼,在法院的受案范围之内。如果一并符合其他起诉条件的,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行政强制执行可以分阶段履行。针对于行政强制执行,可以和相关的执行单位进行商议,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分阶段执行,如果在执行过程之中,当事人确实因为一些困难无法立刻履行其应尽的相关执行义务,那么就可以和执行机构进行说明商议从而分阶段履行。《行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