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4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监视居住一般是不会随时收监的。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在公安机关调查后,无犯罪事实的,会被取消监视居住,无罪释放;如果不遵守监视居住期间的规定,或有犯罪事实需要被拘留或逮捕的,才会收监,收监会依法通知犯罪嫌疑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执行机关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电子监控; 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
公安机关可以对嫌疑人采取指定监护的方式,在侦查阶段,法院未判决之前都不能说明嫌疑人有罪。是否能无罪释放,要看是否达到条件。如果能够查清犯罪事实,证据明确的,公安机关会将其移送起诉,法院判决后就证实有罪。
不能。原因是:取保候审可以理解为保释出来,等侯审判。是针对被国家有关机关在特定监管场所(通常是看守所)犯罪嫌疑人的,对其取保候审不至于影响案件办理和发生社会危害性而采取的措施。而监视居住也是针对那些不在监管场所控制,也不至于发生社会危害性的
可以接着第二次监视居住,或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监视居住。
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变更为逮捕的条件: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不予逮捕监视居住到期一般不会撤案,但是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情形的可以撤案。
监视居住审查逮捕期限最长是三十七天。如果机关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还没有逮捕,已经被监视居住的当事人就只能释放,因为这说明当事人还没确定该嫌疑人是不是真的有罪,即没有足够的证据直接告到法院去,就算直接起诉也可能会被法院判无罪。 逮捕的条件有哪些
具有以下情况会被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被非法监视居住应该向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反映举报,监视居住主要是司法机关比如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走而对嫌疑人进行的居住监视,但犯罪嫌疑人在这期间拥有正常活动的权利,不能禁止犯罪嫌疑人的正常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