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1
1、从定义上区分: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是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
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心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犯罪目的则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虽然都是通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心理活动,但
犯罪未遂的应当与其他案件依照相同程序报请公安机关立案。《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
毒品犯罪未遂的,在判刑上应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量刑。如贩卖毒品罪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贩毒未遂的,就是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法定刑内从轻或者从轻处罚。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 其次,由于法律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能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三,在确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确定是从轻处罚还是
犯罪未遂判取证一般是收集犯罪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证据,证据可以是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1、是否占有公私财物。已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为既遂,尚未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是未遂。抢劫罪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因而界限应当是以行为人是否占有公私财物为标准。 2、是否侵犯人身权利。抢劫罪不仅侵犯财产权利同时还侵犯人身权利,而且人身权
犯罪既遂的分类有四种,包括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以及举动犯。其中结果犯要求必须要造成了一定的严重后果,那么才能认定构成犯罪。至于行为犯,则要求实施了相应的犯罪行为,那么就可以认定构成对应的犯罪。
犯罪既遂是指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即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 犯罪既遂作为犯罪的基本形态,是认定其他未完成犯罪形态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
不能。既遂是已经产生犯罪结果了,不可能中止了。根据法律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
财产犯罪的既遂,一般需要发生对被害人财产控制的结果。常见的必须发生法定结果才既遂的有侵犯财产罪类犯罪,如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
司法实践上,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分子犯罪既遂的,依照《刑法》规定处以刑罚;相反,犯罪未遂的,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