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7
不是。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个人向30人以上吸收存款;单位向150人以上吸收存款。
非法集资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公司、企业、个人或其他组织未经批准。违反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向社会公众或者集体募集资金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行为实质所在。《刑法》对使用诈骗方法
可以根据下列标准来判断构成非法集资: 1、行为人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 2、借用合法经营形式非法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即以生产经营、商品交易等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集资对象为社会公众,即不特定对象,集资者众多。
犯罪分子因非法集资的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应当服从规定,真诚悔罪,或作出巨大贡献即可以减刑。《刑法》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非法集资的形式多样,隐蔽性和欺骗性越来越强,如何识别和防范呢有关部门建议: 1、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 2、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 3、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
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就算非法集资。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
非法集资罪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它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其认定依据如下: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3.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4.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
非法集资主要是指: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诈骗等手段公开获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且侵犯了公民和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非法集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达到刑法规定的数额,可能
非法集资达到刑法规定的定罪标准的,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单位也可以构成本罪,所以企业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共犯处理。
公司非法集资出纳是否会被判刑,取决于会计员是否知道以及案件的严重程度。公司非法集资是属于单位犯罪,刑法规定单位犯罪只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追究刑事责任,出纳会不会判刑,要看时会计知不知情,参考案件的程度而定。
企业非法集资达到刑法规定的定罪标准,则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行为,处罚的对象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涉案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涉案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