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3
侵犯他人隐私权的,不会构成犯罪。但侵犯他人隐私有可能会涉嫌非法搜查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依据刑法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
法律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因此他人有不得散布的义务。散布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的,是违法侵权行为,应依法受到治安行政处罚。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名誉侵权诉讼,要求侵权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
侵犯他人隐私届于民事侵权,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
首先,我国刑法没有侵犯个人隐私罪这个罪名,除了刑法245246252253条规定的情况外,侵犯个人隐私均是民事侵权行为。 除非涉及下列情况: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
如您所诉,您的问题是这样的1、属于侵犯隐私权;2、如有其他疑问,可电话咨询。
侵犯个人隐私的,应当承受民事赔偿职责,被侵犯者能够通过民事诉讼维权。人民法院受理后,会开庭审理查明案件的事实以及审查证据,并依法作出裁判;且裁判书会写明裁判结果和作出该裁判的借口。
侵犯隐私属于违法行为。公民的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人没有权利对他人的隐私进行侵犯,否则将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所以未经他人的允许,不要随意泄露他人的隐私。
行为人实施了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犯罪行为,会怎么判需要根据其触犯的具体的罪名来分析。比如,如果侵犯个人隐私,同时满足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话,就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需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行为人侵占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又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刑期可以达到五年。这种占有行为不是转移占有的行为,而是变占有为所有的行为,也即占有了他人的财产,而且拒不归还,因此成立侵占罪。同时,应注意,成立此罪需要有非
侵犯隐私权起诉,只要有明确的被告,那么就可以直接以侵权之诉起诉。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