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3
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投毒罪的区分主要是客观方面不同。根据法律规定,并没有投毒罪,投毒行为一般按投放危险物质罪、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论处。投放危险物质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而投毒行为可以针对个别人实施。
对于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应当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危险物品肇事罪处罚如下: 1、危险品肇事罪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共安全,即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本罪的犯罪对象是特定的,即能
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财产安全。本罪行为人务必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
私自投放药物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可以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可以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要看受害者的身体损害情况,如果是轻伤的适用于第一种处罚;若是重伤的适用于第二种处罚。
投毒罪,就是投放危险物质罪。二者没有区别。投毒罪,是指故意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2001年12月29日公布施行的《刑法修正案 (三)》和2002年3月15日两高公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具备以下要件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 主观要件即客观方面由故意构成; 3、客体要件是公共安全,即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4、客观要件是投放有毒、放射性、传染病病原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造成他人中毒的严重后果,危害了社会的公共安全。要构成本罪,行为人必须实施引起中毒,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其实施的行为可能会引起中毒,危害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构成本罪,必须实施引起中毒,危害公共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处理方式有: 1、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侵权人终止侵权行为; 2、公开赔礼道歉,公开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恢复名誉; 3、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4、如果侵权人对公民的请求不予理睬,公民可以向法院起诉; 5、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