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8
根据当发生了医疗事故之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1、和解:患方和院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赔偿的和解协议; 2、调解:双方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 3、在上述两种途径都无法达成赔偿协议的,则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要求赔偿。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医疗事故民事争议可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医患双方协商解决。 2.不愿意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3.上述方法都无法解决纠纷的可以诉讼解决。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
发生医疗事故后,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有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
一旦发生医疗事故,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者事件的鉴定。其中尸检的申请,则应当在病员死亡后48小时内提出,由
搜集证据,到医院复印与治理有关的所有资料医疗单据,病例等。和医院协商不成,写好申请书,向医院所在地卫生局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鉴定医疗事故; 第二,由医学会给出医疗事故鉴定报告; 第三,根据规定的11项标准计算的医疗事故赔偿基数; 第四,计算赔偿总额; 第五,保险公司或医疗机构根据确定的赔偿总额给予赔付。
医疗事故处理: 一、家属提出医疗事故争议; 二、家属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三、接到医疗事故鉴定书后,根据鉴定结果,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赔偿,也可以申请卫生局调解、或者申请由法院判赔。
发生医疗纠纷可以有三种解决方式,即和解、调解和诉讼。 1、和解(协商解决)。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和院方可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的效力应予以认定。 2、调解(卫生行政部门等第三方介入)。 3、诉讼。在诉讼
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生处理如下:医生尽快安抚患者情绪,然后将事情报告给相关负责人,医疗机构及时将事情上报给主管的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患者沟通,看能否通过协商的方式处理民事赔偿等争议。
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