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7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相对而称,是指继承人依照被继承人生前设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制度。在遗嘱继承中,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继承份额均由被继承人生前做成的遗嘱来确定,因此,遗嘱继承又称“指定继承”。设立遗嘱的被继承人称
遗产继承新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民法典删除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并且规定了继承开始后,遗嘱执
涉外遗产继承规定如下: 1、中国公民继承在境外的遗产,如该遗产是动产,就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 2、中国公民继承在境内的外国人的财产,如该遗产是动产,就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律; 3、外国人继承在中国境内的遗产,如果该遗产是不动产,适用被继
企业投资者破产、解散、被撤销、被吊销或死亡,其继承人、债权人或其他受益人依法取得该投资者股权;企业投资者合并或者分立,其合并或分立后的承继者依法承继原投资者的股权。
遗嘱继承的时效应当是从立遗嘱的人去世后开始生效,遗嘱本身是永久有效的,法律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则按照协议办理。
遗产继承顺序的规定是: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遗产继承时效是涉及到继承纠纷的,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法定期限。且一般情况下,因继承产生纠纷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遗产的分割由继承人具体协商遗产的分割方式;继承人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调解确定遗产分割的方式;调解不成的,则通过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确定遗产的分割方式。 一、主要有以下几种分割方式: 1、实物分割。遗产分割在不违反分割原则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实
我国法律对继承份额有以下规定: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2)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要予以照顾; (3)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一、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不论是既遂还是未遂,均应确认其丧失继承权;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不论是既遂还是未遂,只要是为继承财产而实施了故意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丧夫其继承权; 三、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是否严重,应从实施虐待行
1、对于房产继承的程序、内容,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要到被继承人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注销户籍,办理死亡证明。 2、到区或市公证处(原外销商品房到市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 3、办理房屋过户登记,申请人是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