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0
一般成年后是不需要有法定监护人的。正常的年满18周岁的人,就是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了,此时是没有监护人的,除非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情况下才有必要设立一个法定监护人。
孩子的监护人一定是自己的父母,因为作为父母,他们有义务和权利抚养孩子,教育孩子长大,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但父母不是孩子唯一的监护人,有时可以改变。根据相关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以下有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并非必须是其父母。当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时,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父母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如果被监护人是成年精神病人,其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
如果夫妻双方离婚,在有孩子的情况下,需要对孩子的抚养权问题进行解决处理。一般是由双方进行协商决定,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进行起诉解决。其次,孩子的监护权是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改变的,父母仍然是孩子的监护人,也享有监护权。所以,父母双方仍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上述义务是父母对孩子的法定义务,不会因为夫妻婚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1)抚养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生活上对子女的养育和照顾,如负担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 (2)教育是指父母在思想、品德等方面对子女的全面培养,使子女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3)保护是指为
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职责: (1)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它合法权益; (2)作为被监护人
孩子父母都在爷爷不能当监护人,除非未成年人的父母没有监护能力或者无法查找到下落的,可以由爷爷奶奶作为监护人。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根据2021年
《民法典》规定无父母孩子监护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监护人的确认有争议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可以指定监护人。
如果是未成年人父母无监护能力的,则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如果是成年人的父母无监护能力的,则
1、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 2、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 3、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义务包括的范围是: 1、禁止被监护的未成年人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 2、禁止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吸食毒品等违法行为; 3、禁止未成年人打架斗殴、盗窃、抢劫、杀人、强奸等犯罪行为; 4、其他管教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