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8
受贿罪客观行为应认定为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利用职务之便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
一是国家管制类器械,如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二是为实施犯罪而携带的其他器械,如砖头、菜刀等。这些器械并非国家管制类器械,要认定其是否属于凶器,就必须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如果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携带,就应认定为凶器。
双方签订合同,可以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到期后,如果双方无异议的,可以约定按原合同延续,按原合同继续履行,并就延续的期限作出约定,比如延续一年或两年等。如果有一方不同意延续,可以在合同到期前向对方提出本合同不再延续的通知。
作为诉讼证据,被害人陈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犯罪行为的揭发、证实与控告;二是对案件发生前后有关情况的陈述。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陈述的内容可能超出上述范围,例如,被害人提出严惩犯罪分子的要求和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等等,这些内容则属
盗窃案件的最后陈述,就是给犯罪嫌疑人一个表达的机会,一般是说自己的心里话,内容是对案件的认识、忏悔,对给受害人表示歉意,以后决心服从判决,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请法庭考虑被告人有(自首、立功、认罪态度好)等等情节,在量刑时予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
我国《刑法》对于构成单位行贿罪的既遂的犯罪行为人作出的具体量刑标准为:行为人构成此罪的,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单位行贿罪是指公司、企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
1、单位行贿罪既遂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本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和职能活动及声誉。 2、单位行贿罪的主体是单位,
对于单位行贿罪既遂,法院一般会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并对单位自身另外处以罚金。
法律上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的有: 第一,没有合法性的单位,不构成单位犯罪。单位的合法存在是犯罪单位独立主体资格和独立刑事责任能力状态持续的必然要求。 第二,没有组织性的单位,不构成单位犯罪。单位必须是人的有机集合体,只有当单位中的每个人
可以从犯罪主体上来区分受贿罪与单位受贿罪。单位受贿罪的主体是单位,而且只能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国有单位。受贿罪的主体则限于自然人,而且只能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或者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自然人。
第一,从主观方面来看,行贿罪的共犯明确知道自己是在帮助行贿一方或者受贿一方,在行贿人没有犯罪意图或者有犯罪意图但是没有明确的行贿对象时,行为人通过引见、撮合等方式引起当事人产生行贿或者受贿意图或者为之确定行贿对象。而介绍贿赂的行为人对自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