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4
深度调查是指以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目的,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道路交通安全相关因素开展延伸调查,分析查找安全隐患、管理漏洞及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相关部门、行业、企业整改问题和追究责任。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有条件的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非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是指除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的地方发生的事故。
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当事人应当如实向公安机关陈述交通事故发生的经过。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并及时制作交
赔偿项目有: 1、医疗费; 2、住院伙食补助费; 3、残疾赔偿金; 4、精神抚慰金; 5、伤残赔偿金; 6、营养费; 7、护理费; 8、残疾损失费用; 9、被扶养人生活费等。
道路交通中的事故认定: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一方当事人有下列过错行为的,承担全部责任。双方当事人同时具有下列过错行为的,承担同等责任。 (一)当事人驾驶机动车越过施划有禁止穿越的道路中心线或隔离设施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步骤: 1、受理报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当事人或其他人的报案之后,予以立案; 2、现场处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受理案件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收集证据; 3、责任认定,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作出认定;
不违反刑法的非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交警部门负责接警,调查事故现场,在综合分析事故原因后,出具非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当事人可通过调解来处理,调解不成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对于触犯了刑法的非道路交通事故,则是由交警部门和公安共同接警处理,主要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由事故发生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未设立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由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两个以上管辖区域的,由事故起始点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
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的程序为: 1、拨打110电话。 2、讲清事故发生的地点。 3、说明险情。应简要报告事故原因与人员、车辆伤损情况。 4、保护现场,以利于事故处理时民警收集物证,判断事故性质。 5、相关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会立即派交通警察
道路死亡交通事故分类为以下几种: 1、按损失程度分为: (1)轻微事故; (2)一般事故; (3)重大事故; (4)特大事故; 2、按损害后果分为: (1)死亡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仅有人员死亡或者既有人员死亡又有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
1、交警主持调解,事故后双方愿意协商,争议不大的,涉及伤残的一般交警是不给调解的,交警主持双方调解,达成协议的直接在事故认定书上达成调解方案。 2、保险公司主持调解的,双方可以直接签订协议,保险公司将赔偿款直接转给伤者。或者双方依据调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