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4
劳动合同的签订主体:用人单位(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劳动者(年满十六周岁,未到法定退休年龄)。
对订立合同方式的规定:合同本质上是一种合意。使合同得以成立的合意,是指当事人对合同必备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当事人合意的过程,是对合同内容协商一致的过程。
要约和承诺是合同订立法定程序,只要一方当事人的要约被另一方当事人承诺,合同才能成立。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一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
合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协议。合同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上述主体可以协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并且上述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一律平等。
以下主体可以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1、依法成立并核准登记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 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例如律师协会、信托业协会等); 3、上述第 1、2项中用人单位设立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是
订立合同的法定程序是要约和承诺。一方当事人的要约被另一方当事人承诺,合同自承诺时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订立合同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自然人既包括自己的公民,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自然人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完全行为能力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包括:企
第一、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所谓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他们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 第二、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所谓“依法”签订合同,是指订立合同要
订立集体劳动合同的合法程序是: 1、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草案; 2、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3、审议通过后,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或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
1.是当事人之间达成合意,即合同成立,此可谓合同订立的积极结果,也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的实现。 2.是当事人之间不能达成合意,即合同不成立,此可谓合同订立的消极结果,也就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不实现,即订约不成功或失败。
合同订立主体应具备的条件是: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部力,意思表示真实。合同关系的主体又称为合同当事人,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
订立合同的程序是:首先由要约人向对方发出要约,对方收到要约后同意的回复要约人,表达其愿意订立合同的意愿,回复即为承诺,承诺到达要约人时,双方之间的合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