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6
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可以拿失业金,但是必须是用人单位主动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合同。 2、根据法律规定,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解除劳动合同后,单位自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七日内向社保机构备案,劳动者持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到指定社保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拿到失业人员凭证后即可按月领取失业金。失业保险金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劳动者主动解除合同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劳动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如下: (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克扣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延长工作
解除合同可以要求经济补偿的情形有: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以欺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过失性辞退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旷工三天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是用人单位依据单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如果以旷工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应当承担举证责任:一是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符合法定程序;二是用人单位应当提出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证据。
员工离职得到的经济补偿金个人所得税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计算。(应纳税额/工作年限-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经济补偿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要支付补偿金。但如果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其不存在过错,是劳动者自行提出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解除劳动合同离职经济补偿金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员工被迫解除劳动关系单位应该支付二倍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