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2
有精神病可以离婚的。但若精神病人丧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只能办理诉讼离婚,不能进行协议离婚。且其起诉离婚的,必须先解除配偶的法定监护人身份,再指定合适的法定监护人,由该监护人代为诉讼。
一、贫困精神病患者生活和医疗救助:对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民政部门按程序应保尽保,按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城市低保金,并视困难程度予以分类施保救助。对享受了城市低保的精神病患者,可从城市医疗救助金中解决一定金额的医前救助卡,用于平时购药维持
旁系亲属有精神病史就是指当事人的亲生兄弟姐妹有精神病。精神疾病的家族史一般包括父亲、母亲这两系,三代以上,祖父代、父亲代以及本人兄弟姐妹,如果本人已经有子女也要算在以内。
精神病婚姻是没有有效的。根据我国法律中的明确规定:夫妻双方在结婚前如果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可以结婚的一些疾病,在结婚后还是没有治愈的,当做婚姻无效。所谓在结婚后还没有治愈的,是指结婚时该配偶一方的疾病尚未治愈。
根据《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可以离婚,如果是在精神病人意识清醒时候协商一致离婚的,拿着身份证、户口本、离婚协议书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即可。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不一定有效。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是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签合同是无效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可以独立签订的合同中签订合同是有效的,不能独立签订的合同中,需要其法定代
精神病人离婚的规定有: 1、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识别自己的行为能力,双方可以到民政局协商离婚,或者通过法院判决离婚; 2、如果是完全无法识别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需要先变更监护人,向精神病人居住地法院申请变更监护人。可以指定其父母、
并非所有的精神病人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有“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才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