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1
符合下列情况认定构成贷款诈骗罪: 1.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还侵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是一
借贷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 借贷式诈骗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 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
(1)贷款诈骗罪的诈骗数额的认定标准为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 A.诈骗数额仅限现金; B.诈骗数额不包括利息部分。 (2)犯罪人有返还情节时应当据实扣除返还的数额:行为人有偿还贷款行为时,犯罪数额应以行为人实际未过归还的本金数额为依据认定;
对贷款诈骗共同犯罪应这样定罪: 1、主犯犯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从犯犯此罪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构成诈骗罪的客观要件是:1.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2.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3.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4.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受贿案件的客观行为表现这样认定:受贿案件客观行为表现应认定为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利用职务之便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就是说,放火行为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者使不特定的公私财产遭受难以预料的重大损失。这种犯罪后果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往往是难以预料的,甚至是行
骗取贷款罪的客观方面:在向银行申办贷款的过程中采取了欺骗手段。只要行为人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有虚构事实、掩盖真相的情节,或者在申请贷款过程中,提供了假证明、假材料,或者不如实填写贷款资金真实用途,以骗得贷款的顺利审批的,都属于欺骗手段。 主体
骗取贷款罪的主观要件是,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即积极采取欺骗手段,追求获得贷款归贷款人使用的目的。骗取贷款罪的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申请贷款采取了欺骗手段的行为。
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来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抢夺行为必须公然进行,但不是指必须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实施抢夺行为,而是指公开夺取财物,或者说在被害人当场可以得知财物被抢的情况
应这样认定抢夺罪的客观方面: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夺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
分三种情况处罚 1、一般处罚; 2、情节严重; 3、情节特别严重;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
骗取贷款罪的主客观是: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即积极采取欺骗手段,追求获得贷款归贷款人使用的目的。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申请贷款采取了欺骗手段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