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对象,是指消费者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据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对象为下述三类: 1、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与经营者形成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包括消费者因经营者的原因而购买到不合格产品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这是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2、国家对消费者特别保护原则; 3、消费者的保护与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4、国家保护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有: 1、消费者为了生活消费需要的目的,而去购买或者是使用商品的合法权益受到该法的保护; 2、消费者秉持着为生活需要的目的而去接受某些服务的合法权益,受到这部法律的保护。另外,对于经营者而言,其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
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的方法是: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协商不成的,由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 3.调解不成的,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仲裁不成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权益这样维护: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于质量问题的赔偿规定如下: 1.发生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退货或者要求更换、修理,运费由经营者承担。 2.商品质量问题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消费者可以向销售者或者生产者要求赔偿,赔偿范围包括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
消费者保护权益法关于延迟发货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1、反映当事人法律关系的形成、发展的证据材料,如商品的购货发票、接受服务的票据、加工承揽、保管合同的文件。 2、反映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如有产品质量问题的样品、标的物检验鉴定结论等。 3、能够证明经济损失情况的材料如损失清单、单据、现场勘查记
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指的是各省人大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其本省的实际,制定的条例。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有: 1、修订法律法规,建立完善体系; 2、引导自我保护,积极防范风险; 3、强化人员培训,应对维权需要; 4、强化网购监管,规范交易行为; 5、畅通维权渠道,维护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收到损害的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种:可以与经营者通过协商的方法解决,也可以请求消费者委员会进行调解,也可以向有关部门提起申诉,也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起诉。消费者与经营者的纠纷发生后,消费者和经营者就争议相关的问题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有以下内容: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举报; 4、根据仲裁协议约定申请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