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04
使用作废的票据有可能构成票据诈骗。《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
我国人民法院对于单位犯罪并非都适用单罚制。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采取单罚制的犯罪有: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等。
诈骗罪一般没有单位犯罪。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分
单位不能构成诈骗罪。诈骗罪属于自然人犯罪。对于诈骗罪,刑法未规定单位犯罪,单位一般不属于普通诈骗罪的犯罪主体。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十六周岁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但可成为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等的犯罪主体。
我国对单位犯罪采取双罚制。《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抗税罪可以是单位犯罪。 本罪的主体,是依法负有纳税义务和扣缴税款义务的人,既包括个人、也包括单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单位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从法律的立法精神以及抗税罪和偷税罪的联系来看,抗税罪的主体应与偷税罪的相同,既包括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
诈骗犯罪不属于经济犯罪。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规,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而诈骗罪危害的是公民、法人的私有财产,损害的是财产性利益,所以诈骗犯罪不属于经济犯罪。
主合同无效保证合同无效。保证合同是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的协议,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则保证合同无效,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单位能构成票据诈骗。单位犯票据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行贿是故意犯罪。单位行贿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诈骗罪不可以是单位犯罪,因为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票据诈骗犯罪的特点:利用伪造、变造、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等票据实施诈骗;发案率高并呈逐年递增趋势;金额巨大,银行或者客户损失严重;活动职业化和团伙化;以及手段多样化和智能化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