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9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还侵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表现为: (1)
贷款诈骗罪的立案期为37天,但是可以延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骗取贷款罪的处罚标准如下: 1、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
以非法的目的占有他人的钱财,而且诈骗的数额较大者就可以依法的成立;犯了诈骗罪构成数额较大的就会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就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
1、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是个人。 2、有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等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3、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是贷款诈骗罪。主体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4、法律依据:《中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
骗取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有以下区别: 1、主观不同。骗取贷款罪是在金融机构贷款时隐瞒贷款用途或者虚构事实来满足贷款条件,但主观上仍有归还贷款目的;贷款诈骗罪通过虚假合同等方式诈骗贷款,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主体不同。骗取贷款罪主体可以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之规定,贷款诈骗罪立案需要以下条件:一是犯罪主体:实施该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实施该犯罪要求年满16周岁。二是犯罪客体:该行为破坏了我国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三是主
骗取贷款是否构成单位犯罪,要根据犯罪主体是单位还是个人来确定: 1、若骗取贷款的主体是单位,是构成单位犯罪的; 2、若骗取贷款的主体是个人,则不构成单位犯罪。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单位犯骗取贷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