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7
醉驾后可以取保候审,但需要满足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情形。
若醉酒驾驶的犯罪分子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的,则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下对其使用缓刑,如是否属于自首、是否对受害人进行了赔偿并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认罪态度是否良好等。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应积极向法院陈述辩护为自己争取缓刑的机会。
醉酒驾驶证可以恢复,其中醉酒驾驶机动车被吊销驾驶证的,在满五年后才能程序考取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被吊销驾驶证的,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醉驾行为涉嫌犯危险驾驶罪,警方不可以不立案。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
行为人醉驾的,一般会被开除公职。因为醉驾可构成危险驾驶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会被依法开除公职。而酒驾行为如果没有造成重大事故,不构成犯罪的,那么则不会被开除公职。
当事人因醉驾而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将其开除。《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醉驾事业编不一定会被开除。只有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才必须开除。但是醉酒驾车的当事人只会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并处罚金,这并不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普通员工醉驾,普通员工醉驾国有企业当然是可以依法按照劳动合同法当中的规定单方面辞退当事人的,因为这是属于要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如果国有企业人员是针对国有企业当中的领导的话,国有企业的领导大多是属于共产党员,所以很有可能会被开除党职。
员工醉酒驾驶的,用人单位可以开除员工。醉驾属于刑事犯罪,而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负责任。
醉驾不是一定开除公职,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若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于刑事处罚的,可不开除公职。
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如果醉酒驾车涉嫌危险驾驶罪,如果最终被认定为危险驾驶罪的话,危险驾驶罪属于故意犯罪,就应当被开除党籍,我国关于醉酒驾车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同时对于开除党员党籍也规定了相应的情形,而其中是没有关于因为醉酒驾车就把党籍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