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1
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按下列情况计算: 1、2014年8月1日之前的,按法院判决数额的债务约定利息的两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含判决确定的基本利息); 2、2014年8月1日之后的,区分为一般债务利息和迟延履行利息两部分:判决利息按判决确定的
1、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基数应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履行期限届满止债务人应支付权利人总额(不包括诉讼费用)。 2、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期限应是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限届满的次日起计算至被执行人实际偿付债务之日止。 3、
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方法如下: 1、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基数应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履行期限届满止债务人应支付权利人总额(不包括诉讼费用); 2、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期限应是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限届满的次日起计算至被执
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当事人迟延履行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迟延履行债务的,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迟延履行债务利息的具体算法:如果当事人有约定的,按其约定,但不能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如果对利息和逾期利息均无约定的,则可以参照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标准计算;如果仅未约定逾期利息的,则可以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来计算。
对迟延履行利息的基数如何确定,法律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在执行实践中,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条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促使被执行人尽快履行债务。这种债务从立法原意上来看,应是本金。第二种观点认为,“债务”,指的是法律文书确认的义务人应向权利人
延迟履行利息一般按以下规定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迟延履行利息计算方法如下: 1、延迟履行利息的计算基数为生效法律文件确定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应支付权利人总额; 2、延迟履行利息的计算期限应当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件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至被执行人实际偿还债务之日止;
1、按法院判决数额的债务约定利息的两倍支付迟延履行利息; 2、区分为一般债务利息和迟延履行利息两部分,判决利息按判决确定的利率计算; 3、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按日万分之一点七五的标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