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9
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换岗。若企业单方提出解约的,则其应当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若双方对此有纠纷的,建议到事发地的劳动局的劳动监察科进行投诉。
工伤没鉴定可以不上班。具体如下: 1、劳动者因工伤被确认为工伤的,应当依法享受停工留薪期。法律规定,停工留薪期内,工伤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也就是说,工伤职工即使不上班,也可以全额享受工资福利待遇; 2、同时,如果双方对停工留薪期有异议,
职工在遭受工伤后不能上班的,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职工,都应当第一时间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提起工伤鉴定,这是维护自身权益最佳的途径。根据《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职工和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证明双方存在劳动
工伤鉴定后结果应该查看是否存在问题。对鉴定结论(级别)不服或有疑义,可以在受到鉴定结论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结论申请。可以依据鉴定的标准计算出赔偿数额。
职工在遭受工伤后不能上班的,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职工,都应当第一时间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提起工伤鉴定,这是维护自身权益最佳的途径。根据《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职工和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证明双方存在劳动
1、职工工伤鉴定流程: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2、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组成专家组;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如果工伤职工鉴定不上伤残级别的,可以根据实际的医疗费、住院伙食费、护理费、交通食宿费等支出来要求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赔偿。当事人对鉴定等级结果不服的,可在15日内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用人单位或者工伤职工对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省级劳动委员会进行再次鉴定,省级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参加鉴定的专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如果工伤鉴定结论不准确,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如果是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准确,用人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鉴定书下来之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并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有效的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
工伤鉴定后已缴纳工伤保险的,工伤医疗终止后,单位应当提供《工伤认定书》、医疗文件及有关资料,向社会保障部门申报工伤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