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0
伪造合同骗取土地使用证的,应对行为人判合同诈骗罪。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伪造土地使用证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合同骗取土地使用证应该判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伪造的土地合同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的,其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当事人可向派出所或公安局报案,由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追究刑事责任。
伪造合同骗取土地使用证应该判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要结合事前事后的行为来判断,看借款人是否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果构成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这样构成了合同诈骗罪。《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合同诈骗罪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国没有伪造土地使用证书的犯罪。伪造土地使用证书实际上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书的犯罪。处罚规定为: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使用伪造证件要受的处罚如下: 1、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组织、指使他人实施法律规定行为的,依照规定从重处罚; 3、国家工作人
土地使用费的收费标准是:每平米140元。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费用,是土地使用者获得用地应付出的代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一般是指,新增建设用地的平均土地纯收益。土地使用费自核定之日起五年内不变。五年期满后,根据
土地使用金收取标准如下: 1、有实际成交价且不低于所在级别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按成交价不低于40%的标准计算出让金,若成交价低于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则依照全部地价40%计算; 2、发生转让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时按基准地价平均标准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