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12
行政许可中的听证程序如下:先由行政机关通知申请人等相关人员听证事项,然后依法举行听证,由申请人等相关人员陈述申辩,举证,行政许可机关进行审查,再制作听证笔录,最后行政许可机关作出决定。
行政处罚需要听证的情形: 1、对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的;对违反边防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个人处以6000元以上罚款的; 2、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的; 3、责令停产停业的; 4、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的。
行政许可听证的规定: 1、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2、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3、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
根据行政法及其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是从行政许可的性质、功能和适用条件的角度来说,大体可以划分为五类: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以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分为一般许可和特殊许可。
(一)法定的行政机关。行政许可一般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二)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三)被委托的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行政相对人可以申请听证。 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2、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除涉及国家秘密
行政主体的要件:行政主体是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并能独立承受法律后果的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行政主体一般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且行政主体是依法享有公共行政权力的组织。
听证参加人包括下列人员: (一)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 (二)调查人员、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及其代理人; (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
行政处罚听证与行政许可听证的区别: 1、听证类型的不同。前者均为“应申请人的申请启动听证”这一种情形,即对于符合行政处罚听证的事项“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后者包括:第一,行政机关主动启动听证。一是“依法启动听证”即“法律
行政机关与行政许可的利害关系人有权启动听证程序。根据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认为对于应听证的事项,应举行听证,而行政许可的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可以提出听证申请。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文件名称,主要决定于申请人从事的什么行业或从事经营的什么范围。比如说,申请人从事的是餐饮服务,那么申请批准后下发的许可证就是餐饮服务许可证
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