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03
以下是反不正当竞争部门的职权:查封、扣押与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查询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者的银行账户;进入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及其他有关单位、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或者提供与被调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为:商业混淆行为,又称假冒或欺骗性交易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
1实施混淆行为 2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 3虚假宣传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不当的有奖销售行为 6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7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体有: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根据我国反不当竞争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知道,反不正当竞争,指的是相关部门反对行为人实施违反商业道德竞争行为,反对行为人实施不法限制竞争又或者是实施垄断行为等不公平竞争行为,并且对行为人做出处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应该遵循诚信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释义: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竞争法规定的商业秘密必须符合不为公众所知悉,即要具有秘密性。二、商业秘密还要具有潜在的商业价值,即获取后能够带来经济利益。三、反不正当竞争法还规定了运用反向工程获得的商业秘密并不构成侵权。四、对侵犯商
不正当竞争的构成要件有: 1.主体为经营者,包括合法、非法经营的经营者。 2.客观上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3.侵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4.损失与不正当竞争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5.主观上有过错。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内容有: 1、混淆行为。 2、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分、用途、产地等所作的引人误解的不实宣传。 3、商业贿赂。 4、侵犯商业秘密。 5、低价倾销。 6、不正当有奖销售。 7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所规定的不正当行为包括:实施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对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以及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等都构成不正当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