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7
不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具体如下: 1、共同过失犯罪; 2、犯罪行为是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的结合; 3、二人以上同时以各自行为侵害同一对象,但彼此之间无意思联络的; 4、行为人先后故意实施的相关犯罪行为,彼此没有主观联系的; 5、超出共同
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指向同一犯罪事实,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与犯罪结果存在因果关系。构成条件如下: 1、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必须是犯罪行为; 2、共同犯罪分子的行为形成了统一的犯罪活动,根据共同犯罪的分工,共同犯罪有四种方式,即实施、
是成立的。所谓犯罪金额就是经济犯罪侵害公私财产的数额,或为侵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如行贿)而使用的钱物的价值。由于犯罪金额突出地反映了经济犯罪对刑法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的侵害程度,自然地成为对经济犯罪人定罪处罚的依据。
侵犯财产罪,包括13个具体罪名:抢劫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敲诈勒索罪、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本罪所侵犯的法益是社会主义财产关系,包括全民所有和劳
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过失,不包括其他的。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
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犯罪人自动中止犯罪,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共犯中止分为广义和狭义: 1.在广义的共同犯罪中,实施共同犯罪的一部分人自动停止犯罪后,采取积极行为阻止了其他人实施犯罪并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这部分犯罪人成立犯罪中止
对于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我国人民法院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中止构成的特征如下: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主体是二人以上;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简单共同犯罪:各共同犯罪人都直接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客观方面行为的共同犯罪。复杂共同犯罪: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实
未成年为主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为共同犯罪的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为从犯。
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单位犯罪的罪过形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只是以故意为主要表现形式。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单位犯罪的主观罪过只能是故意而不能是过失。我们认为:第一种观点跟贴近实际,因为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