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08
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对鉴定材料进行质证。未经质证的材料,不得作为鉴定的根据。经人民法院准许,鉴定人可以调取证据、勘验物证和现场、询问当事人或者证人。在确定委托鉴定机构后,将鉴定材料交予鉴定机构,由鉴定机构组织当事人审核确认图纸、提交证据。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4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负责组织医疗
医疗事故鉴定时限法律上规定为一年。其中涉及到死者尸体检查的时限为48小时,如果能证明有冷存条件的话,可以延长至7天。尸体检查应当要经过死者近亲属的同意和签字。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的有效期为一年。换而言之,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接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在45日内作出,自医学会接到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开始计算。医学会作出结论后,应及时交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审核通过的,需及时送达当事人。
医疗事故鉴定分级标准是: 一级医疗事故:他人过失行为直接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但不包括一些患者自身患病严重或疾病晚期导致的死亡的情况,这些是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的; 二级医疗事故:他人过失行为直接造成患者中度残废、身体各个器官组织损伤导致
1)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 2)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 3)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对需要移交医学
医疗事故司法鉴定的时效为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1年。如果受害人已经死亡,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委托人委托鉴定的,应当向司
我国法律规定,如果是属于医疗事故的应该同时满足以下四项条件: 1、发生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行为的违法性; 3、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 4、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收取鉴定费用。实际情况是,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都是收取费用的,且通常在进行鉴定前即预收鉴定费用,一般由提出申请一方预付,如果患者是申请方,预付鉴定费用确有困难的,在医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医疗纠纷诉讼一定要经过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并非医疗纠纷诉讼的前置程序。一般的说,患者只要有证据证明自己或已死亡的亲属接受过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并因此受到损害,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就应当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