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9
《民法典》规定满足下列条件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相关要求;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
《民法典》规定合同解除后的法律效力是: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民法典》规定补充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具有以下条件就是有效的:补充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补充合同事人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补充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
一般说来,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应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要求赔偿损失。 1、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 2、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违约金
要想让借款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合同主体要明确、具体。 2、合同内容要合法。 3、合同文字要准确,避免歧义。 4、合同落款要规范,除盖章外(自然人签字即可),还要注明签约日期。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合同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
根据《民法典》规定借款合同依法成立具有法律效力。借款合同应以书面形式签订,主体应当合格,同时不得存在欺诈、胁迫、借贷双方串通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情况。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一份合同要具有法律效力,一般只要合同双方达成合意就可以了。书面形式签订一份合同书,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标的: 3、数量: 4、质量: 5、价款或者报酬: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违约责任: 8、
法律规定合同履行纠纷的时效是: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3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经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决定适当延长。
未履行的借款合同在没有约定生效条件或者生效期限的情形下,自成立时生效。但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交付借款时合同生效。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
定金在合同履行时应当抵作合同价款或根据合同约定予以退还。法律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合同履行完毕,该合同仍然有法律效力,只是债权债务关系终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
有遗嘱就不可以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遗产了。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依法成立生效的合同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除此之外,双方当事人还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合同纠纷起诉流程如下: 1、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提交起诉状和证据财产; 2、由法院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