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0
可能构成信息网络犯罪的行为包括有:为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帮助等。《刑法》规定,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指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掩盖其罪行,或者帮助其毁灭罪证,以使其逃避法律的制裁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转移毒品将构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本罪指明知是毒品或者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而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的行为。构成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成立条件是客体为国家对毒品的管制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毒品数量较大的毒品。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行为人主观上表现为故意犯罪。
销售有毒食品罪的成立条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以及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权利;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违反国家食品卫生管理法规,销售有毒食品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
假冒注册商标行为构成犯罪的追诉标准: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在商标法上,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行为均属于假冒商标行为。
吸食毒品是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是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明令禁止的行为,吸食毒品不仅会危害个人,而且还会危害家庭,进而危害整个社会,吸食毒品处会被公安机关处以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
任何犯罪都包括四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具体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
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中国刑法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
对包庇杀人犯的判刑:如果犯包庇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包庇罪是指行为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包庇其犯罪活动的行为。
生产有毒食品罪的成立条件是客体是国家对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以及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违反国家食品卫生管理法规,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
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掩护、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从重处罚。《刑法》第349条,包庇走私
窝藏包庇罪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 1、向组织强迫卖淫犯罪集团通风报信; 2、二年内通风报信三次以上; 3、一年内因通风报信受到行政处罚,并实施通风报信; 4、犯罪集团主要分子或者其他共同犯罪主犯未能及时归案的; 5、卖淫嫖娼人员逃跑,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