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20
构成刑事犯罪的条件主要有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2、犯罪
依法律规定,犯罪既遂的构成条件如下: 1、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不应将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也称之为犯罪既遂。 2、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犯罪既遂成立的时间条件。如果行为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而只是实施了为实施犯罪准备
构成放火罪的条件会有: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构成偷税罪的条件是:主观方面有偷税的直接故意;客观方面是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行为;主体是特殊主体;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
构成失火罪的条件会有: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不构成盗窃罪的5个条件: 1、未成年人作案的; 2、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3、情节轻微,主动投案的; 4、盗窃的公私财物数额较小; 5、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 构成盗窃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
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是: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此罪应属于故意犯罪。 3、行为人犯罪未得逞。 4、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犯罪嫌疑人所涉嫌的罪名构成条件全部成立的,即构成犯罪的既遂。根据《刑法》规定,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过失犯罪构成条件: 1、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明确规定; 2、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 3、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
犯罪既遂的构成条件如下: 1、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不应将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的成立也称之为犯罪既遂。 2、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犯罪既遂成立的时间条件。如果行为人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而只是实施了为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
构成资敌罪的条件: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持故意的心理态度; 3、犯罪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4、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向敌人提供武器装备或者军用物资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有以下行为的就构成毒品犯罪: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 2、包庇毒品犯罪分子; 3、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走私制毒物品; 4、非法买卖制毒物品; 5、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 6、非法买卖、运输、携带、
犯罪未遂的构成条件是: 1、犯罪分子已经开始犯罪; 2、犯罪没有成功。犯罪是否成功,应当以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为标准; 3、犯罪失败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所谓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违背犯罪分子意志的原因。犯罪分子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