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也就是收监。
缓刑期间受到治安处罚情节严重或仍不改正的可以收监。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违反网络安全法规会有以下处罚:例如设置恶意程序的,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适用原则具体如下: (一)处罚法定原则; (二)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三)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 (四)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五)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原则; (六)救济原则; (七)处罚追究实效原则。
第一、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是:1.处罚依据是法定的2.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3.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4.处罚程序是法定的。第二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处罚公开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
会计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会计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程序证据规则的应用: 1.可以直接认定的事实: (1)众所周知的事实; (2)自然规律及定理; (3)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 (4)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 (5)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 2.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 (1)
在我国,行政处罚包括以下种类:警告、通报批评等对当事人声誉的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等对当事人财物的处罚;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等对当事人资质的处罚;以及行政拘留等对当事人人身自由的处罚等。
1、知情权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因此,被处罚人在接到《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后,应当仔细分析研究,重点审查处罚程序是否合法
问题不准确,刑法只规定刑事处罚,不规定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有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行政处罚规定在行政处罚法,具体有警告、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