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05
渎职犯罪中既有故意犯罪,也有过失犯罪。玩忽职守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等属于过失犯罪,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徇私枉法罪、枉法仲裁罪等属于故意犯罪。
我国的刑法规定,通常情况下,渎职罪免予处罚的标准有以下六种: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过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按刑法规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渎职罪免于处罚标准的规定为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即行为人已经构成犯罪,但犯罪的性质、情节及危害后果都很轻,并且犯罪人认罪、悔罪,对其没有判处刑罚的必要。
挪用资金罪不属于渎职,渎职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不是公职人员。此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
以下犯罪类型属于渎职罪:滥用职权型渎职罪、玩忽职守型渎职罪和徇私舞弊型渎职罪。其中共包括35个罪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行为人构成挪用资金罪的不属于渎职犯罪,渎职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不是公职人员。此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
渎职犯罪有可能是过失犯罪,具体的主观构成需要根据罪名的情况来进行确定。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
有些属于,有些不属于。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渎职罪中是有过失犯罪的,例如因过失行为造成泄露国家秘密、因过失行为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等的犯罪行为。也有一些故意犯罪的,例如徇私枉法罪等。
渎职罪构成要件包括: 1、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3、主观要件渎职罪的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 4、客观要件渎职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
挪用资金罪不应属于渎职,因为渎职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不是公职人员。构成挪用资金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