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9
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法定假日有:一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二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三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其中全体公民放假的法定节假日总共十一天,包括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国庆节3天、中秋节1天。
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
劳动法规定的病假最长能请24个月,但这得建立在该职工已经在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了20年以上的情况下。所以,并非所有的在职员工都可以请这么长时间的病假,请病假的时间长短需要结合本人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可以享受到的病假
国家对劳动法产检假作了明确规定: 1、产假计算产假用于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计算方法是怀孕第1-6个月,每月可享受1天假期,用于妊娠确认和健康培训;怀孕第6-7个月,每月可享受1天假期;怀孕第8个月,每月可享受2天假期;怀孕9个月以上,每月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为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以及其他节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法定节假日,一般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
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
劳动法规定病假工资: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员工病假劳动法规定,企业的职工如果因为患病,或者非工负伤,需要申请病假时,应根据员工实际参加工作的年限,以及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至二十四个月的病假。如果员工实际的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下,且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在五年以下,可以申请三个月的
1、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2、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
病假工资规定:病假工资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病假工资的基数,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其他。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
劳动法病假的规定有: 1、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企业按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 2、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 3、劳动能力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退休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