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1
配偶有精神病的离婚视情况而定。根据最高法院的有关解释,夫妻一方婚前隐瞒,或者知道有精神病史,婚后长期无法治愈的,可以离婚。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1、重婚或配偶与他人同居的;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赌博、吸毒等恶
夫妻一方有精神病是可以经法定程序离婚的。对于该精神疾病导致当事人变成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双方不能办理离婚登记,只能诉讼离婚,即由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起诉状,人民法院受理后,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员,如父母死亡的,可以由其配偶、子女或其他近亲属担任监护人。此外其他个人或者组织愿意担任监护人的,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与患有精神病患者的人结婚是否有效需要根据患病情况决定。 如果属于精神分裂症或者躁狂抑郁型精神疾病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并在婚后尚未治愈的,这属于婚姻无效的情形,属于无效婚姻。 如果结婚时并未处于发病期,所患的精神病不属于重型精神病的
结婚后发现妻子有精神病是能提出离婚的,如果女方是间歇性精神病,双方可以在其精神正常时协议离婚或者诉讼离婚,否则就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离婚。 夫妻一方犯有精神疾病而当然判决离婚仅限于以下情形: 1、一方在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久治不愈,另一方提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鉴定的流程如下: 1、中心在一般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完整、规范的鉴定报告。 2、中心在实施鉴定前,鉴定人应预先阅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核实。对疾病的诊断要明确,有科学依据,对各种法定能力的评定和因果
我国2022年根据民法典的有关法律规定,修正了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本解释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的确定因素有六个,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侵权行为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和精神病人离婚不能通过协议离婚。只能通过诉讼解除婚姻关系。对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在法院起诉离婚时,首先要检查精神病配偶在离婚过程中是否属于精神病发病期。如果精神病人能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和正常人的离婚程序是一样的。如果发病期间没有民事行为
法律规定是可以与精神病人离婚的。首先如果有婚前隐瞒精神疾病的情况,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是精神病人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另外如果精神病请过于严重,被认为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该结婚的疾病是禁止结婚
不承担法律责任。一般情况下精神病患者是不能在民政局离婚的,需要通过法院判决离婚,但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精神正常时是可以在民政局离婚的。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配偶一方有精神病想离婚的,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婚前隐瞒精神病刚生完小孩不可以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法律规定,女方在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起诉离婚,除非女方提出离婚或者是男方的离婚请求有必要被法院受理。
男女一方有精神病能离婚。离婚有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两种方式,但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协议离婚的行为无效,男方可以向法院诉讼离婚。夫妻感情破裂,调解无效的,法院应当准予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