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9
单位负责人既可能代表单位行贿,也可能为实现个人目的而以单位名义行贿。界定要点: (1)目的不同。自然人行贿是为了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单位行贿则是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2)利益归属不同。因行贿取得的违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是自然人行贿;
行贿罪只要符合缓刑的法定条件就能判缓刑。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构成单位受贿罪,情节严重的,则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单位受贿罪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或者在经济往来
刑法中关于单位行贿罪的量刑规定是:构成该罪的,对单位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罚金。
【单位行贿罪】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
单位行贿罪一般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相关的直接责任人员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本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存在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的行为且达到情节严重标准的,即构成本罪的既遂,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第一点第六项规定,单位行贿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个人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 2、个人行贿数额不满10万元、单位行贿数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为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的发展而制定。
单位行贿罪的特点如下: 1、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单位; 2、单位行贿罪客观上表现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单位意愿以单位名义行贿; 3、单位行贿罪主观上只能是直接故意的,具有为单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4、单位行贿罪的
单位行贿罪和行贿罪的区别: 一、主体不同,个人行贿罪的主体是自然人,而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单位。 二、归向不同,《刑法》的有关规定,单位行贿罪行贿行为的违法所得必须归单位所有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
一是犯罪主体不同。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单位,对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则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二是给予财物的对象不同。单位行贿罪是单位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的回扣、手续费;对单位行贿罪则是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
对于行贿罪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
行贿罪罚金的规定: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对单位判处罚金时,同样应遵循这项原则。但是,我国刑法总则中的罚金刑,没有具体的法定数额,而刑法分则中对贪污贿赂罪的罚金也是如此。在目前尚无立法规定的情况下,应当具体案件具体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