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2
1、原告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有明确的被告; 4、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5、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6、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诉讼有效期为权利人在知道自己权力受到侵害起三
进行民事诉讼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当事人诉讼平等原则; 2、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3、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4、辩论原则; 5、处分原则; 6、检查监督原则; 7、支持起诉原则。
民事诉讼中的原告找不到被告的,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原告诉讼请求中法院判决由被告承担的部分,诉讼费,可能承担一部分律师费。一般诉讼费先由原告交,如果被告败诉,且法院支持了原告请求被告支付诉讼费,被告需要到法院交诉讼费,或者和法院协商,直接将诉讼费支付给原告。在部分案件中,比如合同当事人在合同
民事诉讼,原告败诉了,若是原告对一审判决不服的,应该在收到判决书的十五日内申请上诉。原告应该书写上诉状,然后将上诉状提交给一审法院,然后一审法院会将相关材料移送给二审法院。
民事诉讼原告败诉的解决方式是:执行判决结果,如果不服一审判决结果可以上诉。上诉应当递交上诉状。上诉状的内容,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称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的编号和案由;上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不是原告而是原告人,是与刑事犯罪的被告人相对称的。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称为原告。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自认事实是指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事实的承认。它分为诉讼中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事实的承认。中国证据法中所说的自认是在诉讼过程中的自认,自认必须发生在诉讼过程中。
应给出证据证明原告作伪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
民事诉讼中错列了原告的,法院一般不会予以立案。起诉的法定条件中包括原告应当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果原告主体不适格,则法院不会立案。
(1)公民作为民事主体,在与他人发生民事争议时,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成为原告或被告。 (2)法人也是民事主体,在与他人发生争议后,也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成为当事人。 (3)其他组织也可以作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4)对于外国人
民法起诉离婚案件的判决阶段是: (1)进行法庭调查; (2)组织法庭辩论,反驳对方; (3)法官主持双方调解; (4)调解无效,对是否准予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问题等作出判决。
针对列错的情形,如本应该列雇主为被告却将雇员为被告,此种场合被告是明确的,但是却与本案没有直接利害关系,是否意味着就应该予以裁定驳回起诉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在未受理的场合,因其列错被告而不予受理既符合民诉法的任务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