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30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为实现诈骗目的而实施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行为,被称为欺骗行为。哪些欺骗行为可以成立诈骗,哪些欺骗行为不成立诈骗,是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争议的问题。本文拟对此
侵犯财产罪,包括13个具体罪名。依故意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1)占有型。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罪。其中又可以按照犯罪的方式分为一下四种具体类型:第一,公然强取型犯罪,包括抢劫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敲诈勒索罪。第二,秘
在我国间谍罪的犯罪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间谍人员窃取我国国家机密后将机密转移给外国的,会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的影响。 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单位犯罪的罪名具体如下: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面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 2、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3、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比如一家公
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既遂是严重的。《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合同诈骗的表现形式具体有: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
共同贪污犯罪的情形为: 1、国家工作人员相互利用职务便利或者分别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相互配合、相互利用,共同实施贪污行为; 2、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者与国家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共同实施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要件如下: 1、对象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客观要件,诈骗罪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诈骗手段骗取大量公私财产; 3、主要要件,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4、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罪的四个构成要件为,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主体,主观上是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故意,客体是财产法益,客观方面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诈骗罪的判刑标准分别有: 1、犯此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
有下列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将财物由被害人转移到行为人一方。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须以非法占有
诈骗罪所应当满足的特点包括有:犯罪分子使用了欺诈等方法;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骗取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的等。《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