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5
在我国若是一方患有精神病,是不能协议离婚的,只能诉讼离婚,因为精神病人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能完全参加民事诉讼。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在精神正常时自己参加离婚诉讼;完全精神病人,需要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离婚诉讼。
协议离婚后如果对方存在下列过错情形的可以索要精神赔偿,但是注意要在协议离婚后一年内提出赔偿请求: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协议离婚后女方能索要精神赔偿,男方因为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其他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的,女方作为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离婚损害赔偿。
协议离婚后女方是能索要精神赔偿。但受害人在订立离婚协议时,已经明确表示放弃损害赔偿的除外。且当事人能提出损害赔偿的情形有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等。
自愿离婚需要离婚协议。协议离婚的程序有: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并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如果没有明确放弃损害赔偿请求权,起诉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一年的诉讼期限,那就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离婚赔偿在法律上是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受害者所遭受的精神创伤来进行赔偿。但是如果夫妻之间另外一方采用暴力殴打,遗弃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伴侣,从
协议离婚后,如果对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过错情形的,无过错方可以基于对方的过错行为索要精神赔偿,但是赔偿请求要在协议离婚后一年内提出。
精神病人一般不能协议离婚。但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其神志清醒,能够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时候是可以签订离婚协议,并且办理协议离婚。除此之外任何情况精神病人都不能办理协议离婚,即使签订了离婚协议,该协议也是无效的。
跟精神病人协议离婚一般是不可以的。精神病人如果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真实有效的意思表示,无法在离婚协议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离婚是不能由代理人代理。所以一般只能起诉离婚。
精神病人在正常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是可以协议离婚的。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协议离婚后可以再起诉精神损害赔偿。因人身权益或者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受到侵害,自然人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协议离婚后还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婚姻关系的一方因为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其他重大过错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离婚损害赔偿。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