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1
精神病离婚后,可以由其父母、子女或其他近亲属扶养。如果上述人员没有监护能力或者不愿意扶养的,可以由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精神病能否结婚要看情况。如果该精神病属于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则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如果不属于的上述疾病范围内的,则精神病人也能结婚。
《民法典》规定对精神病患者办理离婚只能通过起诉离婚。因为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签订离婚协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判决离婚后双方不用领取离婚证。
精神病人如果被认定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所进行的协议离婚时无效的。 与罹患精神疾病的配偶是不能通过协议来离婚的,另一方只能通过诉讼来解除婚姻关系。婚姻登记处只能受理双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离婚申请。 民政部门工作人
离婚案件中涉及到孩子抚养权问题的,法院在判决时会根据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那么,一方患有精神疾病,离婚时孩子抚养权归谁? (1)在审判实践中,与精神病人离婚后,一般是在其配偶有能力的情况下,判归其配偶抚养。无民事行为能力的
精神病患者离婚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起诉离婚,否则精神病人起诉离婚的,需要先变更监护人,再通过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诉讼离婚。 办理离婚需要以下材料: 1、当事人双方的身份证和户口本; 2、离婚协议书; 3
精神病患者离婚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起诉离婚,否则精神病人起诉离婚的,需要先变更监护人,再通过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诉讼离婚。
看情况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双方自愿离婚,对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问题达成一致的,则可以共同到一方户口常住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不符合上述情况的,可以由想离婚的一方向对方所在地的法院起诉。法院在确认夫妻感情破裂、调解无效
下列人员可以担任精神病患者监护人: 1、配偶; 2、父母; 3、成人子女; 4、其他近亲属; 5、其他关系密切的亲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患者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 没有上述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患者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
婚后精神病可以离婚。夫妻一方在结婚前隐瞒了自己有精神病或者在结婚后治理后没有痊愈的,另外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可认认定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婚后患精神病是可以离婚的。 但是夫妻一方为精神病人的只能通过诉讼方式离婚。且因为配偶是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离婚之前应当先变更监护人,之后再提起离婚诉讼。 想要离婚的一方可以携带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和起诉状及副本去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