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9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
规范的借条应具备的内容:借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条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具备下列内容: 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 2.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 3.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 4.应写清楚还款的具体年月日; 5.应写清楚借款的利息,应有明确的年利率
借条规范文本有五个内容: (1)标题为民事起诉状; (2)第一部分是诉讼参与人基本信息。原告和被告是基本的诉讼主体。有第三人的,还要列明第三人; (3)诉讼请求部分:应当写明需要对方给付的具体标的,分点描述; (4)事实与理由部分:说明事实
劳动合同纠纷赔偿有如下情形: 1、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引起纠纷的; 2、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导致劳动者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 3、其他情形。
劳动伤残赔偿标准如下: (1)医疗费:按照医院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创伤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 (2)误工费:当事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 (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终止劳动合同补偿规定: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满半年按一个月补偿;不满六个月的,补偿半个月的工资。违法终止的,赔经济补偿的双倍。
没有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时间里,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若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工伤赔偿的条例: 1、治疗工伤所需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2、工伤职工住院期间的伙食补贴; 3、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 4、工伤职工因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5、不能自理的
有合同按合同,无约定的,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此后工龄每增加两年,比例在正常工资的基础上每增加10%,上限为100%。治疗期在6个月以上,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
《劳动法》规定病假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符合法律规定的规章制度,进行扣工资。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
病假期限请按以下规定: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