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2
放火罪规定于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与一百一十五条,指的是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了放火的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故意犯罪的,如果没有导致严重性后果,则判处三年至十年,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导致了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判处十年至死刑。过失犯罪
放火罪的司法解释是,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看犯罪情形。能够采取防火措施而不采取措施,导致了油库火灾发生,就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构成放火罪,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犯罪嫌疑人对受害人进行赔偿,取得受害人谅解的,有机会争取缓刑。且要满足一定条件,比如没有在犯罪的危险、犯罪情节较轻或者有悔罪表
放火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1.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
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又叫法定解释,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不具有法律拘束力。
我国没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失火罪的司法解释。如果因过失造成火灾,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的,应该要立案追诉,构成失火罪。如果是因过失造成火灾,导致公共财产或者其他财产直接经济损失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烧毁房屋等基本生活资料十余户的,也应
失火罪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引发火灾,造成了严重后果,危害了公共安全的行为,按我国刑法分则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导致死亡一人以上,或者是重伤三人以上的; (二)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是他人财
1、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2、犯罪的主观: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 3、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4、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分为以下两种: 1、正式解释又叫法定解释,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2、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不具有法律拘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