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12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之前是在民法总则的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中,但是因为根据2021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总则》已经失效,所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职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工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已经对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为由,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经支付的医疗费用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司法解释工作,不断提高司法解释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制定司法解释的工作,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和双方协商一致的意见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时效的司法解释的具体条文包括: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为依法严肃处理醉酒驾车犯罪案件,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充分发挥刑罚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功能,有效遏制酒后和醉酒驾车犯罪的多发。高发态势,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必要对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统一规范。 一、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是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最新司法解释修改了原年利率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已于2015年6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5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为正确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房屋租赁合同司法解释在2009年9月1日正式施行,该解释限定了只用于调整城镇房屋即城市规划区、镇规划区范围内的房屋的租赁行为,对于乡、村规划区内的房屋租赁纠纷虽然不适用,但是是可以参照该解释的。但是当事人依照国家福利政策租赁
最高法院关于承揽合同司法解释如下:承揽合同通常是指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其性质属于诺成合同、有偿合同、双务合同、非要式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合同诈骗罪司法解释是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