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4
挪用公款罪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国家公共财产所有权,包括国有财产的所有权、劳动群众集体财产的所有权、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专项基金的财产的所有权等等。
不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的人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和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
挪用公款罪的主体不能是单位,因为该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可构成该罪。
挪用公款罪可以追究的刑事责任: 1、犯挪用公款罪的,一般可以追究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责任; 2、属于情节严重情形的,可以追究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 3、挪用公款的数额达到巨大标准、拒不退还的,则可以追究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
业委会主任挪用公款涉嫌挪用资金罪。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行为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挪用公款罪的刑期计算标准如下: 1、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属于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从事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三个月以上未偿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
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应予立案; 2、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应予立案;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挪用公款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 2、挪用行为表现多样。 3、行为人想使用而不想占有。挪用公款并不是侵吞公款,而是准备归还
挪用公款罪共犯的认定标准如下: 1、适用于刑法分则中所有共同故意犯罪,不仅用户,而且与挪用人共谋,参与策划,积极帮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非使用人,也应当以挪用公款罪共犯定罪处罚; 2、用户与挪用人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挪用公款过程中是否有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