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3
一般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既遂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一般放火罪的量刑是: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放火罪,是指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发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涉嫌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影响刑事量刑的因素较多
根据刑法114条、115条第一款的规定,故意放火,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立案追究。国家林业局、公安部2001年5月9日发布实施的《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规定,凡是故意放火,造
根据本条和第115条的规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放火行为没有造成
根据本条和第115条的规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
对放火罪而言,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实施了点火的行为,从被点物开始独立燃烧时即构成犯罪的既遂,若是行为人在用火柴点火时,火被风吹灭,行为人被抓住则是犯罪未遂,放火罪属于危险犯,危险犯有既遂与未遂之分,其标准在于危险状态是否达
冰毒的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运输冰毒的量刑幅度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第一,只要犯罪嫌疑人运输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第二,如果运输甲基苯丙胺50克以上的,依法判处15年有期徒
根据《刑法》关于贪污罪的处罚规定,行为人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的轻重,可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罚:1、涉嫌贪污金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情节的,依法可判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役,并作罚金处罚。2、行为人涉嫌贪污金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法可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