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06
我国对单位犯罪采取双罚制。《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认定单位犯罪的标准是: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不是单位犯罪,而是个人犯罪,这种情况下,只能对实施犯罪活动的个人定罪处罚,而不能处罚单位。
《刑法》中规定的单位犯罪存在于: 1、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5、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罪。 6、危害国防利益犯罪。
单位行贿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或贪污贿赂犯罪。 单位行贿罪,是指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行为。
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单位自首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未自动投案,但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
应这样认定单位犯罪自首: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实施单位犯罪,又集体决定由能够代表单位意志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等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单位所实施的全部罪行;或者单位犯罪事先未经集体研究决定,但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等人员自行以单位名义决定实施,犯罪
认定单位犯罪,应当查明单位是否属实。具体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是从单位的成立形式和组织结构看,经过有权机关或组织(如工商局、上级主管部门等)审批、登记注册的社会经济组织等,可以认定为单位;二是从单位的实际活动性质看。
单位犯罪自首是指: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实施单位犯罪,又集体决定由能够代表单位意志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等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单位所实施的全部罪行;或者单位犯罪事先未经集体研究决定,但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等人员自行以单位名义决定实施,犯罪所得归
满足构成条件的为单位犯罪: 1、单位犯罪的主体是以单位为形式,以直接负责的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内容的复合主体。 2、单位犯罪在主观方面要求,必须是为本单位牟取非法利益或者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而实施犯罪。 3、单位犯罪在客观方面要
走私罪是一概括性罪名,包括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核材料罪、走私假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等,以单位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为例,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