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5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著作人格权的内容主要是: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发表权、表明作者身份并在作品上署名的署名权、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修改权、保护作品不受歪曲或篡改的保护作品完整权等。
著作权侵权的诉讼主体是著作权人,即著作权主体,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著作权主体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特定情况下,国家也可以成为著作权主体。作者是直接创作了作品的自然人。
著作权邻接权,是与著作权相邻近的权利,是在著作权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权利。《著作权法》规定的邻接权有四种,即: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和广播电视组织权。
著作权申请的流程如下: 1、申请人提交登记申请材料; 2、登记机构核查接收材料; 3、通知缴费; 4、申请人缴纳登记费用; 5、登记机构受理申请; 6、审查材料及资格; 7、制作发放登记证书; 8、公告。
著作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著作权是指作者对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广义上的著作权还包括邻接权,即作者之外的他人对作品之外的客体享有的一系列专有权利。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主体不同。著作权的主体是智力作品的创作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著作权侵权能追溯。但著作权侵权应在诉讼时效内追溯。根据法律规定,著作权人可以在三年内,向法院主张侵犯著作权的赔偿。起算之日自著作权人知道、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
起诉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时效一般也是三年。发生著作权侵权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三年的时间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互联网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生活,随即在网络上也出现了种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我们需要准确识别哪些是网络著作权侵权的行为。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了4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一)通过信息网络擅自向公众提供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