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3
当事人提出民事诉讼,法院立案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 法院接到当事人的立案申请、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应当及时告知当事
民事诉讼书交给法院七日内立案。具体法律规定是,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1、一般的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为3个月,特殊情况需要院长批准适当延长。 2、但是从立案到开庭,原则上不能超过3个月。 3、可以到立案庭咨询,是否因为证据不全而没有立案,法院接收材料不等于同意立案。
对于民事案件,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收到自诉人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的,经审查认为符合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应当在15
民事诉讼一般在7日内到法院。 根据法律规定,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法院会受理并在七日内立案,那么该民事纠纷便到了法院。 起诉需符合的条件有: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即指原告与起诉案件的诉讼标的有直接有利害关系;
民事法院立案后,一般10日内会进行调解。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在法院接到行政诉讼材料后,如果法院能当场判定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当场立案;如果当场不能作出判定的,可以在收到起诉状后的七日内,决定是否予以立案,并将结果告知当事人。
民事诉讼中法院立案期限视以下情况而定: 1、人民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的,必须受理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2、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