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30
1.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否定标准设置不当;2.单位犯罪的形态结构认识不清;3.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数额设置不妥;4.单位犯罪的分离追诉理由不明。
和学校签合同。有些单位所以不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想着规避法律,规避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但是关于劳动合同法的司法解释针对这种情况,只要能够证明有真实的劳动关系存在,即视为签订了劳动合同。所有教师都要签订劳动合同,但老教师的个人档案在人
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的不同之处有:行为是否在单位成员的职务活动范围内;主体不同,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自然人犯罪的主体是自然人;是否是以单位的名义。行为以单位的名义实施是认定单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所有以
根据《刑法》第30条的规定,应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
就单位行贿罪的共同犯罪而言,在目前主要有两种情况: 1.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共同行贿犯罪。其特点是: (1)参与共同行贿的主体都是单位,所有具体实施人都是为实现其单位的意志而进行的行贿犯罪。 (2)各单位
为依法惩治行贿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相关规定:第一百六十四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损害,但犯罪对象不一定会受到损害。 2、犯罪客体决定了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不一定能够决定犯罪性质。 3、犯罪客体是构成任何犯罪的必要要件,但犯罪对象则不是构成任何犯罪
除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单位犯罪实行两罚制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2、单位犯罪实行单罚制的,只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根据规定,单位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可以得知,所谓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在单位意志支配下,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犯罪。也就是说,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不能够成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