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1
新劳动法对于员工罚款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犯错的员工,没有明确约定的,按照劳动法不能对员工进行处罚,因员工的过错造成公司产生巨大损失,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赔偿,赔偿方式为用人单位可以从员工每月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工资比例不超过20%。
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
1.因劳动者原因造成用人单位停工、停产,未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最长三十日)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2.用人单位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
女职工享受98天产假,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劳动法》关于年假的规定是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而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可享受带薪的年假。并且劳动者在年假期间的工资待遇是与正常工作期间一致的。
劳动法没有规定每月的工作时间,而是约定了每周的工作时间。 根据法律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超过这个时间是加班,法定节假日应该休息。国家实行劳动者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作时间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
按现行法律规定,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国家目前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应实行标准工时制度。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应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
法律规定,工伤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其中工作时间和地点的范围延伸至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和因工作外出,上下班途中等。我国工伤认定机构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若劳动者被认定为工伤,按法律规定有权享受相应的待遇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时间仍应按照相关法规文件的规定,平均每天原则上工作8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劳动法》关于辞职的具体规定如下:劳动者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辞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要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违法辞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他。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